- A+
竞争恶化、行业洗牌、模式转型、效率升级、技术换代、理念创新成了各行业企业最流行的名词或口号。
嘴里喊着响亮的口号、流行的名词,并不代表你就具有清晰的思路、具体的办法。
中国企业从轻松生存到快速扩张,发展到现在举步维艰,持续生存的出路在哪里?
来源:华章管理(ID:hzbook_gl)
时代已经变了,如果大家一如既往,只将目光投向外部环境,四处寻找机会、寻找蓝海、寻找市场空白,那么绝大多数人只会白费心机、竹篮打水。
其实企业经营管理好自身拥有的资源,永远是企业赢利的根本。
在这个经济环境大变迁的时代,没有要素资源价值整合能力,没有核心竞争力优势,粗放经营、低效管理、组织松散、内耗不断的企业,必将一步步被挤压,直至窒息衰亡。
1
只要火车头跑起来了,
其他人员自然会跟着跑吗
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强,业务量稳定;产品结构完善、生产能力也不弱;整体赢利能力比较强,现金流非常充裕。
企业决策者认为,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,取决于核心团队与核心岗位人才。
这是企业的火车头,只要火车头跑起来了,其他人员自然要跟着跑,否则就必然掉队被淘汰。这种理念不无道理。所以,企业在人力成本支出方面就形成了两个极端。
企业的人力管理、组织管理、权责管理、利益分配管理等,存在这么严重的问题,企业还在考虑做大还是做强的战略选择问题。想想就会觉得可笑。
不及时解决好人与组织管理问题,组织机制能力问题,组织文化问题,谈做大还是做强都没有实际意义。
举个例子,企业运营要关注的是,资本是否变成了小麦、面粉、面条,小麦、面粉、面条值不值钱,资本在转变的周期中是否增值。
但是事情往往是,经营管理者更关注资本如何变成小麦,小麦如何变成面粉,面粉如何变成面条等,这些表象或形式层面工作。
2
忙人很多,盲人更多,
热衷于在皮毛上下大功夫
优秀的企业是优秀的思想造就的,卓越的企业是卓越的理念造就的,平庸的企业也是平庸的观念管理出来的。
有位企业主家住豪宅,可是很少回家,除了出差在外,基本住在公司。每天早晚无规律地在公司巡视。哪个员工每天早到、哪个员工经常迟到,哪个员工经常加班、哪些员工从不加班。什么时候不该亮的灯亮了,不该用的水用了,不该飞的苍蝇飞了等,他比谁都清楚。
有能力却不愿加班的员工不被重视,能力平庸没关系,只要表现出忠诚和勤勉就能得到重视。工作业绩没人关注,工作表现有老板关注,久而久之多数人都学会了表现、表演。
相反关于市场促销与网点拓展的投入,关于产品功能改善的投入,关于员工薪酬水平的调整等方案,到了他手上就悬而未决,甚至泥牛入海。
中国企业普遍存在员工迟到问题,为了规范解决这个问题,于是乎就有了打卡机、考勤机,电子记录式的、指纹识别式的、电脑点击式的。
可是问题并没有解决,代打、带点。代刷现象屡禁不止,于是乎有了严厉的处罚措施。可是问题依然不能彻底解决。
问题在哪里?
原因很复杂。制度健全与执行问题、权责界定问题、员工心态问题、机制公平问题、文化价值导向问题等等,都可以导致迟到现象的屡禁不止。
但个别员工迟到早退并非大事,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,甚至费尽心机解决员工迟到早退的问题,企业最终得到了什么呢?得到了一个严格管理、规范管理的空壳表象。
这不是企业经营管理最核心的东西,这都是皮毛。可是很多经营管理者,就热衷于在皮毛上下大功夫。
有没有员工迟到,对经营管理而言,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。这个问题有人事管理员在处理就足够了。如果人力经理来管则不正常,如果总经理或老板来抓则怪异了。
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,类似于这样不知轻重、不分本末,不知所以然的怪象非常多。